心得 | 溝通 - 與下屬講話時的 Checklist
筆記摘自蔡恩全老師在 Master Cheers 的系列課程,章節片段不長,大約 12 分鐘,但有許多讓人省思的地方,也包含了一部分對過去自己答案的肯定,雖然是談管理、對部屬溝通,但除了 coaching 的部分比較屬於帶人的層面,其他的提點也很適用各種溝通場景。
筆記裡已經包含課程大多數內容,我比較想就這個課程中所回憶起的經驗或曾經踩的雷做個回顧,也當成是一次覆盤。
首次擔任管理職是從無到有建立團隊,一一面試選擇團隊夥伴,我想我們應該都同意,不論哪一方,面試時的想像和期待,通常和實際是有些落差的。夥伴的個性不盡相同,對於「了解對方」的能力,我有很多努力的空間,我可以做的,是在每一次的 1 on 1 中,視對方的反應來調整,但仍然是有許多故事。
有一回,和一位剛加入團隊三個月的成員討論工作狀況,我很直接地說:「我發現你的工作進展與我期待的不同,我們過去也定期在檢視跟討論,我想知道是不是有遇到什麼問題,或者需要我協助的地方?」
眼前的大男生回應不到幾句就開始稀裡嘩啦地哭了,一時之間我也有些不知如何是好,遞給他一盒面紙,請他先收拾好情緒後我們再談,在等待的時間裡我是忐忑的,一邊回想我的表達方式,一邊擔憂他的狀況,還好的是,在他收拾好心情後,我們能夠緩緩地聊聊發生了什麼事,最後他表達了自己的身心狀況以及現況能夠承受的壓力程度,遞出辭呈,決定先休養再出發。
在這個案例中,即便是已經在團隊的夥伴,我還是沒有能了解到對方的個性或狀態,只能是自己主觀的猜測,某個程度來說,這場對談是一場博弈,如果我在過程中過於主觀認定,有可能會造成不好收拾的場面,幸好我也是蠻沒有信心地擔心自己沒做到位,先詢問了夥伴是否有需要協助的地方。
還有一回是和一位剛加入的資深技術夥伴對談,夥伴談到工作使他需要耗費過多的心力,他感覺到累,我在這個過程先詢問了耗費心力的狀態是什麼樣的程度,待夥伴回答後,再詢問「那現在安排的工作,有哪一件確實造成你需要耗費這麼多心力嗎?」,談話在這個問題之後沈默了,因為在我的認知中,我們還沒有真正地安排實際的工作,不過,夥伴還是提出要離開的想法,在他離開的前兩天,仍然一起參加進度會議,正好那次團隊共同完成了一個里程碑,我在群組裡感謝一起努力的夥伴,此時他悄悄傳來訊息,告訴我他覺得我的方向是對的,有沒有可能他可以再留下來,終究我還是勸離他了,但最後他的談話對我而言是欣慰的。
這個案例的過程有爭論、有說之以理、有不諒解,最終是很和平地落幕,如果再有一次回到過去和他對談,我想我會更堅定立場和保持信心,不擔憂衝突,單獨和他對談、提供選擇。
課程中的提點,有許多我在實踐過程中應用著,也有許多是發現我根本在踩地雷或做徒勞無功之事,經歷過幾次和夥伴的對談,過程中踩了不少雷,或說錯話、或過於主觀,沒有留時間空間給夥伴表達,但也有夥伴買單,願意表達想法、談論未來發展。
回顧過程,案例其實非常多,全寫下來需要較長時間整理,總結在這些反饋中,促成我學會兩個重點:以「誠」相待、信任感治百病。
職涯大部分是專業職,過程中有幾年踏入管理職時才開始面臨到很多溝通,個性的關係,要說出口的話必須是自己也認同、相信的,從中需要努力和克服的自然也不少,也許在那幾年的過程中,讓我學會也認同正向的力量,感謝這些學習的過程,驅使我有現在的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