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為管理職安排了許多課程,近期得到機會提報參加賴慧萍老師的 360度溝通協調術+團隊建立,在課程中很幸運地在分組中被設定為組長,雖然沒幹什麼活,卻從中得到課程內容以外的小收穫。
課程主體是以自己為中心點,面對部屬的派工與協商該如何溝通,面對主管的工作匯報與提案技巧,面對跨部門溝通要思考的原則,最後帶到團隊建立的技巧,透過指導方法/技巧,輔以分組活動練習,這堂課雖然是線上課,卻讓學員們都極為投入,且不論競賽活動,光是練習怎麼說,都讓人省思平時在溝通還是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。
Table of Contents
部屬做不來?還是聽不懂?
工作分派要衡量該工作所需條件 (重要程度、急迫程度、作業屬性等),以及部屬條件 (負荷、能力、適性、成長等),評估適合承接該工作的人選,並且依照承接工作的夥伴經驗與能力,選擇適合的交辦表達方式,較為資深的夥伴,簡單的提示目標方向,同仁就能很好地執行交付,資歷較淺的夥伴,就需要有較明確的指令,協助夥伴順利地完成交辦的任務。
遇到夥伴對方向或決策意見有所不同時,透過老師指導的協商溝通方法,先肯定對方的努力與付出,再說出自己的意見,輔以他人的意見為助力,讓事情朝期待的方向走。
老闆聽不懂?還是部屬不會說?
面對上級主管最常的是工作匯報與提案,課程中帶到了工作匯報三段法,有組織與結構地向上回報,對主管表示尊重之餘,又能展現出工作的狀態與成果。
提案的技巧介紹的是很常聽到的 PREP 法 1 ,先說明訴求及其價值,解釋主張的依據,舉一項支持主張的證據或案例,最後再重申一次訴球,透過練習,也從中思考在工作中仍有點模糊的專案可以試著提案想法。
「你」+「我」=「我們」
有些工作任務的進行是需要跨部門協作才能完成,在進行跨部門溝通前先思考目的、對象、內容、方式、方法,有助於溝通的順利進行,透過練習不同的幾個協商法 (交換法、增源法、舉證法),體會到話怎麼說會影響事怎麼發展。
好口氣才有好運氣
團隊建立軟技巧談到了兩個要點:管好那口氣、溝通觀人術。
管好那口氣其實談的就是話怎麼說,同一件事,口氣好或不好都是說,隨之影響的是夥伴的感受,這中間如何拿捏有些考驗團隊間彼此的信任度;溝通觀人術帶到的是 DiSC,從對方的特徵辨識是什麼類型的人,選用合適的方式溝通,往往事半功倍,這也讓我想起了張忘形老師溝通表達課介紹的 DiSC,知彼知己也是讓溝通順暢的一個關鍵成功要素。
分工,不需要有歉疚感
課程剛開始時有大約 5 分鐘的分配工作活動,組長需要依據老師的要求在小組內分配工作,個性關係,要分派時總是有點覺得不好意思,老師此時介入引導:「不要有歉疚感」,這句話的效果奇佳,幾秒鐘就完成了分工,順利進入課程下個環節。
是啊!擔任的角色是讓分工這件事順利完成,在還不認識所有組員的情況下,詢問有沒有人志願沒有回應的情況下,就開始點名分工,其實多半也會同意,只是在彼此陌生的情況下,需要一個主動的動作來催化。
轉頭一想,與擔任管理職相同,交辦工作是主管第一件要學的事,若是不好意思或因歉疚感而遲遲不交辦,時間在流逝,主管自己很忙,無暇顧及同仁,同仁也因此沒有機會能獲得成長機會,同時也會覺得「主管為什麼不交給我」,只是一個念頭,卻是於組織無益,更甚會影響組織的成長。
結語
課程裡的額外收獲,一是分工,不需有歉疚感,另一則是課程在 DiSC 有個環節是認識自己,從「我以為的我」到「真實的我」到「別人眼中的我」,竟然是出乎意料的不一樣,也更深刻感到對自己的認識不足,莫怪經常找不到自己的優勢和方向,藉著這門課,也再一次地發現內在與外在的自己不同。
在課程中我們既可學到知識,又能透過練習體驗理論,經過課程指導和練習,也促使思考如何在實務中應用,方法知道了就試著應用,從中得到的回饋都是經驗,而經驗都是成長過程中所需要養份。
- PREP 法,P (Position) 立場,R (Reason) 理由,E (Evidence),P (Position) 立場。 ↩